
聚光燈下的選擇!從中國超級散打王,看年輕運動員該如何堅守熱愛
若金受礪,若泥在鈞;云程發(fā)韌,萬里可期。每一位散打名將通往榮耀之巔的路,皆為勤奮與堅持鋪筑。我們常說一句話,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。正是因為我們看不見的他們的那些努力,才有了觀眾看的見的那些成績。
對于一名年輕的散打運動員來說,他的一個經典招式,一次榮耀奪冠,當觀眾決定選擇其走入自己內心,成為偶像時,如同一名演員登上熒幕,如果他年輕、帥氣、身材好,固然重要,但如果只有這些,那么很快就會有更年輕、更帥氣、身材更好的人把他替代。所以,成為一時綻放的焰火,還是恒久發(fā)光的王者,這對年輕的散打運動員來說,是一個選擇。
走下擂臺 歸零再出發(fā)
Need to be calm
在散打的擂臺上,年輕的運動員渴望通過成績和榮譽來證明自己,這些成就不僅是對他們辛勤訓練的肯定,更是激勵他們繼續(xù)前進的力量源泉。然而,榮譽的光芒雖然耀眼,但它們也如同流星一般轉瞬即逝。對于年輕的運動員來說,最重要的是在榮譽過后保持一種歸零的心態(tài),因為持續(xù)的努力訓練才是運動員職業(yè)生涯的基石。
時間追溯至2000年,初出茅廬的柳海龍站在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擂臺上,過關斬將,力挫群雄,勇奪散打王桂冠,成為第一位“散打王”。頃刻間,閃光燈如電,吶喊聲如雷,花海如潮水般,一切耀眼而奪目。走下領獎臺的他選擇了從零開始,進入更加艱苦的訓練中,為更高的榮譽努力拼搏。
柳海龍表示,自己并沒有特別崇拜的偶像,但比較喜歡泰森。因為泰森18歲開始打職業(yè)比賽,20歲拿下重量級冠軍。很多人將泰森的成功歸功于天賦,但在柳海龍看來,泰森的日常訓練內容和計劃更加震撼人心、值得敬佩與學習,也正是憑借不間斷的高強度科學訓練,泰森才取得了職業(yè)生涯總勝場數50次的輝煌戰(zhàn)績。
柳海龍選擇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,在擂臺上不斷突破自我,先后斬獲散打王桂冠和超級散打王稱號,在散打武林創(chuàng)造出神話般的戰(zhàn)績,成為一代人心中當之無愧的超級偶像。
欲成高手 磨練不可缺
It takes practice to succeed
聚光燈下,不被榮譽沖昏頭腦,繼續(xù)保持積極向上的態(tài)度,去面對接下來嚴格的訓練和激烈的競爭,始終堅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。這種心態(tài)可以讓年輕的散打運動員在職業(yè)生涯中不斷進步,盡管未來或許會遭遇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(zhàn),但仍需堅持訓練,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。而關于持續(xù)訓練的必要性,柳海龍與他的教練翟壽濤有著自己的看法。
柳海龍認為,一些人喜歡跟他開玩笑,常常說他是天才,平時不用特別訓練,只要在比賽時正常發(fā)揮,自然可以拿到好成績。其實不是這樣的,作為一名運動員,沒有偷懶一說。每天必須要不斷地訓練,多參加比賽,去經歷不斷地磨煉。他的職業(yè)生涯期間,就是一天訓練接著一天訓練,一場比賽接著一場比賽,相加起來的整合,這是必經之路,也是唯一之路。
教練翟壽濤指出,要想成為散打高手,需要脫胎換骨,只有磨煉才能成器。其中最重要的是磨技術,雕琢技術,因為動作不能粗糙,打擊需要精準,否則就會放空炮,白耗體力。一旦技術變得精準,對手就會變得怕你,不敢再隨便打你,他隨便一個空檔就會被你抓住,當你抓他一兩回,他就會緊張和害怕,進而動作就可能變形。如果要想做到這一點,就要依靠平時的“磨”,磨得見縫即可插針,磨得打擊即可有效。
年輕的散打運動員在擂臺上以拳腳為筆,以汗水為墨,書寫著屬于他們的青春篇章。無論取得多少榮譽,他們都必須回到訓練場上。只有歸零心態(tài)與持續(xù)努力相結合,年輕的他們才能夠在榮譽的光環(huán)下,依然保持初心,實現更高目標,走得更遠更穩(wěn)!
部分圖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
作者/責任編輯:木四